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我靠破案节节高升在线阅读 - 第18章

第18章

    “你该不会是不愿意为本王施针吧?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。”魏长临说的都是实话,“草民连一套针灸有多少根针都不知道,若是让草民施针,那就是害人性命。”

    宋延还未说话,茯苓的声音又传了进来,“说起针灸,属下记得那日查验魏长临的房间时,发现他的针灸好像少了一根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宋延又将注意力放到了茯苓身上,“你怎知针灸少了一根?本王怎么不知你何时对针灸有所研究了?”

    “回王爷。”茯苓道:“属下并不懂针灸,属下之所以会知道魏长临的针灸少了一根,是因为他装针灸的袋子里刚好空着一根针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宋延道:“此等重要之事当时为何不说?”

    “属下并非有意隐瞒。”茯苓解释道:“只是属下正要向王爷禀告此事时,帮魏长临守灵的小厮就喊了起来,您听到喊声后就急匆匆地出去了,之后的重心一直放在魏长临死而复活这件事上,属下就不小心把这件事忘了。”

    “何况。”茯苓想了想又道:“属下认为一根银针应当与本案无关,恐怕没有人能用银针杀人。”

    这倒是提醒了宋延,当时验尸的时候只看了个大概,并未仔细观察魏长临身上是否有针扎过的痕迹。

    “胡闹!”宋延颇有责备之意,“想要破案必须注意细节,每一个微小的问题都可能是破案的关键。”

    他若早将此事上报也不至于没有好好验尸,现在若是要求重新验尸岂不是承认了宋延验尸不力吗?

    “王爷。”魏长临凑到宋延耳边悄悄道:“不如您再帮草民验一下?”

    宋延突然觉得魏长临也不是一个完全不懂察言观色之人,至少此刻还挺能替人解围的。

    既然魏长临给了台阶,那么他只管顺着台阶下,“不必了,本王已经仔细查验过了,并未发现针眼之类的痕迹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仅凭本王一人之力恐有遗漏,毕竟针眼实在太小了,不如你自己再将身体检查一番,若是发现可疑之处,及时向本王禀告。”

    远距离看了几眼就能看清魏长临身上是否有针眼,宋延的视力也太好了吧!

    据魏长临保守估计,估计是2.0的2.0,这也许就是没有电子产品的好处。

    不知道其余的人是不是也有这么好的视力。

    “好的。”魏长临道:“草民一定仔细检查,绝不会有任何遗漏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。”魏长临意味深长道:“王爷当真信任草民吗?在您眼里草民可是案件当事人啊,您将此等重任交给嫌疑人,真的放心吗?”

    宋延也想过这个问题,他让魏长临自己验尸不仅仅是顺着他的台阶下,更因为此刻他认为魏长临装死的概率基本为零。

    当然,宋延不是随随便便得出的结论,而是经过方才对魏长临的观察,还有将眼前的人和福喜口中的魏长临对比,发现福喜口中的魏长临和现在的魏长临天差地别,说是两个人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想要有更充分的证据,那就只能再去福喜的村子寻找福喜的不在场证明,只要证明福喜那几日一直在家,那么就可以确定福喜所说的话是真的。

    因为方才福喜说过他是魏长临最好的玩伴,按照魏长临的性格来推测,他不可能找一个福喜之外的人来做他的帮凶。

    至于他和福喜的关系到底如何,只要稍作打探就可以知晓。

    当然,宋延不可能将真实想法说给魏长临听,他只道:“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何况,本王想要检查你的身体轻而易举,本王只要觉得情况不对劲,自然会再次查验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你最好仔仔细细,认认真真地检查你的每一分肌肤,不要给本王治你罪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魏长临笑着道:“草民可不敢同王爷开玩笑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草民有一点实在想不明白。”魏长临说着走到宋延面前,弯腰盯着他的脸看,“王爷真的是26岁吗?”

    其实本王只有26岁这样的话被宋延生生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他本想说26岁不算老,可是魏长临竟然问他是不是真的有26岁,他是觉得宋延看上去比26岁还老吗?

    宋延的面容已经坏到看上去不止26岁的地步了吗?

    不是吧,他比茯苓、麦冬还要大几岁,可看上去却比他们年轻,若是宋延已经老到年纪和长相不符的地步了,那麦冬和茯苓岂不是没脸见人了?

    还是说,魏长临觉得26岁这个年纪已经很老了?

    应当有这种可能,毕竟他才20岁,26岁对于他来说是有些年纪大了。

    “王爷!”

    魏长临和茯苓的声音同时入耳,将宋延从深思中唤了出来,他先对着魏长临嗯了一声,见对方指着屏风用口型说茯苓叫你,于是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屏风外。

    “本王方才在思考案情。”宋延一本正经道:“未能听清你说了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王爷可有新发现?”茯苓语气里满是期待,“可否说与我们听听?”

    宋延道:“此事稍后再议,你且重复一遍方才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哦。”茯苓道:“属下方才说针灸当时已经被属下当做证物留下了,可要叫人去取?”

    “不必。”宋延道:“改日本王亲自去大理寺查验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茯苓吞吞吐吐道:“还有一事…”